南昌西二绕昌北枢纽上演“钢铁芭蕾”!万吨桥梁成功转体跨越京九铁路
7月15日上午, 南昌市绕城高速西二环厚田至
乐化段A匝道上跨京九铁路工程,
经铁路部门和建设团队周密部署和精准施工,
在48分钟内成功完成逆时针45度转体,
平稳跨越京九铁路营业线。



此次转体的桥梁结构位于南昌市新建区,
长度为129米,
自重超14000吨,
相当于1万辆普通小汽车的总重量。


航拍视角转体前、后对比
为同时满足南昌西二环与福(州)银(川)高速的平顺衔接和上跨铁路需要,桥梁结构设计纵坡为2.92%,转体两端形成3.6米的高度差。显著的高差使得桥体重心大幅偏离旋转轴线,在转体过程中极易产生巨大的倾覆力矩,对平衡控制提出极高要求。此外,桥体需上跨设计时速160公里、日均通行列车超百列的京九铁路电气化双线。转体前,结构边缘距京九铁路下行线的最小距离仅16.48米;转体就位后,梁底至铁路接触网立柱的最小距离为1.79米,至钢轨轨面的最小净空不足10米。施工空间局促,必须实现毫米级的精度控制,在保证桥体精准就位的同时确保铁路安全。


桥下视角转体前后对比


京九铁路旁视角转体前后对比
据江西赣榕地方铁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黄志兴介绍,为确保转体成功,项目团队采取了系统性的技术解决方案。在梁体浇筑阶段即预埋12个应力传感器构建监测网络,并通过前期微转试验收集的千余组数据,精确测算桥体重量分布。针对高差带来的倾覆风险,创新性地在球铰中心预设5厘米偏移量,将旋转支点向较高端移动,并结合动态称重数据在底端进行精确配重。同时,团队应用智能纠偏系统,在转体过程中实时监测并动态微调,有效对抗可能出现的细微偏差,最终确保了万吨桥体安全平稳转体到位。此外,转体施工选择利用铁路“天窗点”内进行。施工期间,项目团队在铁路线上部署了专业防护员,与车站调度保持紧密联控,实时掌握铁路运行状况,进一步保障了封锁期间的施工安全。


转体完成后第一列火车从匝道下驶过

本次转体施工的顺利实施,
为9月底南昌市绕城高速项目
全线闭环奠定了重要基础。
项目全面建成通车后,
将与福银高速、昌九高速之间的八方向
全互通转换,
分流昌北机场30%过境车流,
缓解福银高速拥堵,
并显著提升长三角与珠三角
经南昌的过境效率,
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南昌市绕城高速西二环厚田至
乐化段A匝道上跨京九铁路工程,
经铁路部门和建设团队周密部署和精准施工,
在48分钟内成功完成逆时针45度转体,
平稳跨越京九铁路营业线。



此次转体的桥梁结构位于南昌市新建区,
长度为129米,
自重超14000吨,
相当于1万辆普通小汽车的总重量。


航拍视角转体前、后对比
为同时满足南昌西二环与福(州)银(川)高速的平顺衔接和上跨铁路需要,桥梁结构设计纵坡为2.92%,转体两端形成3.6米的高度差。显著的高差使得桥体重心大幅偏离旋转轴线,在转体过程中极易产生巨大的倾覆力矩,对平衡控制提出极高要求。此外,桥体需上跨设计时速160公里、日均通行列车超百列的京九铁路电气化双线。转体前,结构边缘距京九铁路下行线的最小距离仅16.48米;转体就位后,梁底至铁路接触网立柱的最小距离为1.79米,至钢轨轨面的最小净空不足10米。施工空间局促,必须实现毫米级的精度控制,在保证桥体精准就位的同时确保铁路安全。


桥下视角转体前后对比


京九铁路旁视角转体前后对比
据江西赣榕地方铁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黄志兴介绍,为确保转体成功,项目团队采取了系统性的技术解决方案。在梁体浇筑阶段即预埋12个应力传感器构建监测网络,并通过前期微转试验收集的千余组数据,精确测算桥体重量分布。针对高差带来的倾覆风险,创新性地在球铰中心预设5厘米偏移量,将旋转支点向较高端移动,并结合动态称重数据在底端进行精确配重。同时,团队应用智能纠偏系统,在转体过程中实时监测并动态微调,有效对抗可能出现的细微偏差,最终确保了万吨桥体安全平稳转体到位。此外,转体施工选择利用铁路“天窗点”内进行。施工期间,项目团队在铁路线上部署了专业防护员,与车站调度保持紧密联控,实时掌握铁路运行状况,进一步保障了封锁期间的施工安全。


转体完成后第一列火车从匝道下驶过
本次转体施工的顺利实施,
为9月底南昌市绕城高速项目
全线闭环奠定了重要基础。
项目全面建成通车后,
将与福银高速、昌九高速之间的八方向
全互通转换,
分流昌北机场30%过境车流,
缓解福银高速拥堵,
并显著提升长三角与珠三角
经南昌的过境效率,
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